胡民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我与老小孩网站——写在站庆25周年之际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9月05号 14点 阅读 10613 评论0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二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互联网网站而言,却是一段不短的岁月。老小孩网站,这个承载了无数中老年人数字梦想的平台,不知不觉间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回望与它相伴的时光,那些在键盘上敲击的指尖,那些在屏幕前绽放的笑容,那些平台释放的字符、音画,都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由于喜爱,也由于个人的经历,走过许许多多地方,都要把它记录下来。退休之后有时间放飞自己了,更是一发不可收。人在旅途的同时,先后找了新浪、网易、九九网……,但都是好景不长,这些网站停的停关的关难以为继。后来终于找到老小孩网站,八年了这个平台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园。我可以在这里安安稳稳的记录自己的脚印,书写人在旅途的篇章。
       在这个不可多得的平台,八年来发博近三千篇,编辑了《人在旅途》三卷160余万字。因为有了老小孩网站,我的退休生活溢满快乐,精神世界富足有余。
       我用这个平台发布博文,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中篇小说《沉湖炼狱》,叙说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参加军垦的亲身经历。南泥湾、北大荒、上山下乡有过许多作品,但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却鲜有文学作品来描述。我用老小孩网站发布《沉湖炼狱》,弥补这个缺憾。这篇作品有幸被《人民文学》作为当代优秀作品收编出版。
      《利比亚贸易二三事》也是在老小孩网站发布。当年我们冲破美国和欧洲国家对利比亚的封锁,是唯一多次进入利比亚的贸易小组。我们把一批批茶叶、白糖、西红柿酱、白芸豆运往利比亚,这些物资对于利比亚人民来说都是政府配给的生活必需品。那时因为空中封锁没有飞机航班,我们是借道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乘船去的黎波里;或者从突尼斯陆上坐车进入利比亚。
       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走过了一百来个国家,我的背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每到一处都会在老小孩网站即时发布游记。境内外飞机场、火车上、大巴里、酒店中,只要有WIFI就能找到老小孩网站发博。我最中意的《人在旅途》第三卷《走遍上海看沧桑》,也是通过老小孩网站,把走过看过的上海犄角旮旯记录下来,50多万字填补上海文旅条线的空白。上海是我的故乡,我对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座世界大都市的气息,陌生的是她隐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退休了,空闲了,我突发奇想,要把上海走遍,把那些或耳熟能详、或鲜为人知的过往现今发掘出来。
        十多年里,我曾站在上海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南汇嘴迎接东海日出,也曾驾车走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首尾,也会赶时髦坐游船游览40多公里长的景观河苏州河,见证黑臭已成为历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阅读那一幢幢百年古屋老建筑,它们的故事让我神往。我好奇的去拜访最早的上海人,6000年前的“崧泽人”,许多次去“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寻找5000年前的上海人。我每年都会把上海的春夏秋冬渐次观赏……
       更多的是把中共一大会址,以及二大、四大会址,还有数不清的红色遗址,以至父辈当年隐蔽战线的足迹,一一去探寻、踏访。那么多名人故居,留下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上海在“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徐光启”之后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我都想一个一个的去揭秘。
       上海的最高点、最低点、原点、零点,都曾去看过。上海的纪念地、打卡地、网红地,有机会都不会错过。上海的江河湖海、上海的“山脉”、上海的湿地、岛屿;上海的5000多条马路;上海的弄堂、石库门;上海的万国建筑;上海的正传、野史、传奇、轶事;上海的伟人名流;上海崛起腾飞的足迹……我都想在有生之年更多更多的走走看看,把一路走来的见闻记录下来,通过老小孩网站发布,留下一本书载入史册。这本《人在旅途(三)——走遍上海看沧桑》,目前编写收录了364篇、50余万余字,是我的故乡上海真真实实的写照。上海的大百科全书自有专家们编写,我只是给文旅条线增添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
       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因为对数字生活的热爱而相聚。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那种成就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青春激情。老小孩网站不仅教会我们使用技术,更搭建了一个让老年人重新发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
       二十五年来,我们见证了老小孩网站的成长与蜕变。从最初的简单网页,到如今功能丰富的综合性平台;从单一的电脑教学,到涵盖智能手机应用、网络防诈骗、数字摄影等全方位的数字生活指导。网站始终与时俱进,却又不忘初心——那份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尊重从未改变。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老小孩网站推出的“乐龄数字助老”系列活动,帮助许多老人跨越了“数字鸿沟”,这种及时雨般的帮助,让我们倍感温暖。
       作为老小孩网站的热忱用户,我深知这个平台对于我们老年群体的特殊意义。在这里,我们不是被技术抛弃的群体,而是被温柔以待的学习者;我们不是数字时代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网站上的每一份教程、每一次在线答疑、每一场线上活动,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年龄从不是追求新知的障碍,保持学习的热情,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站在老小孩网站25周年的节点回望,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网站的成长史,更是一部中国老年人拥抱数字时代的生动记录。感谢吴含章主任,感谢老小孩网站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志愿者老师,是你们的坚持与付出,让无数老年人得以在数字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未来的路还很长,愿老小孩网站继续做我们数字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更多老年人书写属于他们的“不老传说”。
       二十五载春华秋实,初心不改;未来征程,我们携手同行。在数字时代的星辰大海中,愿老小孩网站这盏明灯,继续照亮更多银发族探索未知的勇气与信心。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0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