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9月07号 05点 阅读 10144 评论5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叶家花园里的好人世家
康 康
五角场政民路507号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内,深藏着一座设计精巧的江南园林。人们称之为“叶家花园”,是清未民初时期上海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慈善家叶澄衷家人所建。
该花园略呈圆形,整条马路围绕花园。花园内,遍植龙柏、香樟、红枫等等花木,千姿百态的奇石间隔其中。花园中,有湖泊。湖泊里有三个大岛,岛与岛之间有6座钢筋混凝土桥,如晴涛桥、柳浪桥、金锁桥、玉带桥等等互相连接。靠近正门,南北两边有“集霭渚”与“潜龙池”两个池塘。从池塘向前走几步,便是一座怪石垒成的“小庐山”,耸立在荷花丛中。其中最大岛屿中央有一座二层西式建筑,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底层东、南、西三面环廊,北面为平台。大岛北面有亭桥。其次的岛屿上有一座大土山,绕过假山,走向花园后门,有一处人工瀑布,名为“银河倒泻”,园内还有庙宇。这座花园占地面积为77多亩,建于1923年,由日本著名园林师设计建告,是上海当时三大私家花园之一。
叶澄衷1840年出生于宁波镇海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6岁丧父,与母亲和兄弟相依为命,日子过了十分艰难。1854年,叶澄衷来到上海后,经同乡介绍在一个杂货店去当学徒。那时的上海已开埠11年,黄浦江上中外商贸船只群集。每日清晨,叶澄衷就驾一只载着杂货的小舢板,往来外商船舶间叫卖,小舢板上放着蔬菜和水果,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为船员提供服务。三年的学徒生活和在黄浦江上的历练使他略得谋生的门径和生意上的诀窍,这让他有了独立自主的决心,在族亲的兄弟帮助下,买了一个小舢板,开始了黄浦江上的传说。
当时,抵达上海的外国远洋轮为避免搁浅,停泊在黄浦江的深水区。外国船员们需要借助轻便的舢板往返轮船与岸边。独立自主后的叶澄衷,每天划着小舢板接送这些船员,并向他们兜售酒菜食品,同时也买卖一些小五金器材生意。
有一天,从大船上来了一个美国人他叫约翰,他要过江并从皮包里拿出几文钱交给了叶澄衷,随手就把皮包放在了身边。船很快到岸了,约翰一个箭步跳上了岸,快速向外滩走去。过后,叶澄衷发现了甲板上的皮包,他打开一看,皮包里有一叠美金和一枚红宝石戒指,还有一只金表和一本支票簿,他知道不义之财不可得,拾金不昧才是做人的底线。于是,他就站在岸上,等着失主回来。
黄浦江上吹起了风,衣衫单薄的叶澄衷觉得有点冷,他就抱着皮包不停地在原地跑步取暖。夕阳西下,黄浦江上倒映着他单薄的身影,他又冷又饿,他太需要钱了,但他明白,做人有讲道德和诚信。
过了很久,约翰回来了,叶澄衷认出了他,就把皮包物归原主。约翰接过皮包,发觉包里的东西原封未动,顿时,他的眉毛动了一动,耸了耸肩对叶澄衷说:“天呢,我以为找不回皮包了,所以也没有急着回来寻找,没有想到你却在等我,我很感动。”
叶澄衷拾金不昧的精神感动了约翰,在约翰的帮助下,叶澄衷在虹口区的东大名路找了一家门面,开了一家叫“顺记五金杂货行”的店。“顺记五金杂货行”是上海滩上最早的五金商行,由于叶澄衷勤勉和聪明,不到几年在全国开设了600多家连锁店,是上海当之无愧的“五金大王”同时,他又独家代理美孚石油公司中国业务。是家喻户晓的“火油大王”。叶澄衷也成为中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资本家、爱国实业家。但这位实业家最在意的,是把财富变成温暖的光,去关心和照顾更多的需要帮助的穷人。
他十分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在自己的家乡和上海设立了专门慈善救助机构,每年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灾民送衣送粮,而且为流浪儿童送去温暖。光绪二十五年,他出资建造的"澄衷蒙学堂"在唐山路上开学,这是上海第一家私人出资,面向穷苦百姓子女的新型学校。在教室里的琅琅书声里,走出了一批像李四光、胡适、竺可桢、钱君匋这些后来的大师。
他时常对儿子们说:"钱财是流水,能润万物才算本事。做一个善良的好人,是做人的根本"。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上海结核病肆虐,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上海却无一所专治医院,时任国立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博士四处募捐,叶澄衷的儿子叶贻铨——这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实业家,想起了父亲的遗嘱。1933年6月15日,叶贻铨将建造十余年的叶家花园全部捐赠,起名为"澄衷医院"。(后称"澄衷肺病疗养院")在这里开门收治病人,上海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肺科专科医院。
花园里的龙柏还在生长,当年的别墅和洋房已变成诊室和病床,柳浪桥的栏杆被无数患者的手摸得光滑。解放后,1949年军管会接管时,档案里还完整记着"园产完好,花木繁盛";1959年这里改称"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后来成为市第一肺科医院,花园里的亭台楼阁,渐渐成了患者们休闲散步的去处。香樟树下的长椅上,有过康复者的微笑;晴涛桥的石阶上,留下过医护人员匆匆的脚步。
从叶澄衷守着皮包在江边等待,到叶贻铨捐出花园建医院,再到如今花园里延续的救死扶伤,这座花园藏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道理:善良是可以传承的种子,诚信是能开花结果的土壤。当春风掠过香樟的新叶,当秋阳洒在红枫的枝头,那些关于好人世家的故事,就随着花园里的光阴,轻轻流淌。
信纸作者:茹歌
善人有好报的经典示范 叶家花园是上海历史建筑中的名宅,叶澄衷是宁波人的名家;不只是资产万贯,更是因为爱国爱乡,为人善良。 他出身贫寒,幼年生活艰难;年少时来上海学徒,驾着小舢板在外商船舶间周转,由此引来一段黄浦江上的佳话;一个美国大佬搭乘了他的小舢板,将装有巨款的皮包遗忘在船上;衣衫单薄的小叶,硬是顶风站在岸边,等着失主找来;老外深受感动,帮他在虹口找了个门面,开起五金商行;从最早到最多,不到几年,在全国连销600多家,号称“五金大王”;此后一路大发,又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为灾民、流浪儿童送去温暖;还出资办学办医,走出很多名人大家,拯救了无数病患。 人们记住他,不是因为钱多,而是人善;一直记着他的,不只是宁波人、上海人,还有已过去的历史,还会有未来的漫长。 为康康老师的佳作《叶家花园里的好人世家》点赞!
舢板起步为谋生,艰难创业功竟成。沪上首富铁骨铮,流芳百世好名声。康康老师的佳作【康康茶室】《叶家花园里的好人世家》彰显了一位白手起家,勤奋努力,发迹后以救助贫苦大众为己任的爱国实业家的博大情怀。史实详尽,生动感人。为康康老师的佳作点赞!向康康老师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