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银行转存风波:业务背后的疑惑
摘要: 一位老人替老伴办理银行转存业务时,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存款误存为纸质存单而非硬卡,导致流程重复、时间延长。作者质疑银行员工倾向推荐一年期存款和纸质存单,呼吁银行优化服务流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银行转存风波:业务背后的疑惑
老伴的纸质存折9月1日到期,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醒。原本说好9月2日我陪她办理转存手续,可她临时有事,于是我带上我俩的身份证,前往距家千米之遥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
我九点一刻到达银行,取到了24号,前面还有9个人在等候。等候区里,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十点左右,叫到了24号,我来到2号机柜。给我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看样子是位老师傅,她还不时去指导1号机柜人员操作,并负责顾客的身份检验工作。
我把纸质存单和同名硬卡交给她,明确提出“将到期的纸质存单取出后,连同硬卡里的钱一并存入硬卡里”的要求。她询问存期,我果断选择存三年。随后,经过验证、摄影、按密码等一系列操作,查询了硬卡余额,确定了存款金额,整个过程还算流畅。
然而,就在这时,1号机柜的操作员遇到了麻烦,两位工作人员调换了操作台。原本1号柜机的人员来到2号机柜继续处理我的业务,问我“是不是存一年,要不要密码”。我回答“要密码”,并再次强调存三年。可三下五除二操作完,机器口打印出来的却是纸质存单。我这才发现问题,赶忙强调要存到卡里。工作人员却称“这是一样的”。
我陈述理由时,2号机柜的操作员回来了,说了句“你蛮懂的哟”。见我坚持,她表示“帮你改过来”。于是,业务流程得重新来过,还多了先将纸质存单取出转入硬卡作为活期存入,再活期转定存这一步,且每一步都得在操作员指点下由我自己按“确定”。原本十点一刻前能完成的业务,一直拖到十点四十分才结束,后面等候的人难免有意见。
办完业务,联想到以前同事遇到的类似问题,我心中满是不解。银行人员似乎比较提倡大家存“一年期”,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明明存入硬卡取钱更便捷,可他们潜意识里却希望提供纸质存单,这又是为何?
在金融服务日益便捷和多元的今天,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本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贴心的服务。但此次经历却让我看到,在业务操作和服务理念上,银行或许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银行不应只从自身的利益或习惯出发,而应更多地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希望未来银行能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让每一位客户都能享受到顺畅、满意的金融服务。
图片由AI制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