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银行转存风波:业务背后的疑惑

字体调整: | |

摘要: 一位老人替老伴办理银行转存业务时,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存款误存为纸质存单而非硬卡,导致流程重复、时间延长。作者质疑银行员工倾向推荐一年期存款和纸质存单,呼吁银行优化服务流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银行转存风波:业务背后的疑惑

老伴的纸质存折9月1日到期,收到了银行的短信提醒。原本说好9月2日我陪她办理转存手续,可她临时有事,于是我带上我俩的身份证,前往距家千米之遥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

我九点一刻到达银行,取到了24号,前面还有9个人在等候。等候区里,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十点左右,叫到了24号,我来到2号机柜。给我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看样子是位老师傅,她还不时去指导1号机柜人员操作,并负责顾客的身份检验工作。

我把纸质存单和同名硬卡交给她,明确提出“将到期的纸质存单取出后,连同硬卡里的钱一并存入硬卡里”的要求。她询问存期,我果断选择存三年。随后,经过验证、摄影、按密码等一系列操作,查询了硬卡余额,确定了存款金额,整个过程还算流畅。

然而,就在这时,1号机柜的操作员遇到了麻烦,两位工作人员调换了操作台。原本1号柜机的人员来到2号机柜继续处理我的业务,问我“是不是存一年,要不要密码”。我回答“要密码”,并再次强调存三年。可三下五除二操作完,机器口打印出来的却是纸质存单。我这才发现问题,赶忙强调要存到卡里。工作人员却称“这是一样的”。

我陈述理由时,2号机柜的操作员回来了,说了句“你蛮懂的哟”。见我坚持,她表示“帮你改过来”。于是,业务流程得重新来过,还多了先将纸质存单取出转入硬卡作为活期存入,再活期转定存这一步,且每一步都得在操作员指点下由我自己按“确定”。原本十点一刻前能完成的业务,一直拖到十点四十分才结束,后面等候的人难免有意见。

办完业务,联想到以前同事遇到的类似问题,我心中满是不解。银行人员似乎比较提倡大家存“一年期”,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明明存入硬卡取钱更便捷,可他们潜意识里却希望提供纸质存单,这又是为何?

在金融服务日益便捷和多元的今天,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本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贴心的服务。但此次经历却让我看到,在业务操作和服务理念上,银行或许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银行不应只从自身的利益或习惯出发,而应更多地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和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希望未来银行能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让每一位客户都能享受到顺畅、满意的金融服务。

图片由AI制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7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7人点赞

每文

退休之后归零 梳妆岁月静好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布文2025-09-05 20:45:11

    怕去银行,但不得不去银行。去银行,办事情,排长队,耗时长。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很多,办业务的窗口却少之又少。建议:银行网点适当多开一些窗口,减少顾客的排队时间。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