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看望父母(徐建国)
看望父母
徐建国
2025、9、5
枫泾公墓
眼看着离中元节越来越近了,可弟弟、妹妹都有事。不能再等了,今天我们夫妻俩去了枫泾公墓看望父母,并为兄弟姐妹三家各许了一个愿。
往年,我们兄弟姐妹三家,对父母是一年四祭: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冬至。大家在一起交流近况,回忆过往。有时,与父母之间的往事,会在随意交谈中冷不丁地冒出来,感到特别温馨。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那个年代的父母都不容易。我父亲来自江苏南京江宁乡下,17岁从乡下来松江一家药店做学徒。后来受老板指派从松江那家药店又来到朱泾的药店工作。母亲出生在朱泾镇那座著名的罗星桥畔,她的父亲英年早逝。初中毕业就在社会上谋生,后来做了代课老师,在金山县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工作过。
认识父亲后,组成家庭,生儿育女,基本定居在兴塔镇。同样在兴塔镇的各乡村小学工作过。母亲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家就在哪里。开始,父亲还在朱泾镇上工作,后来为了照顾家庭,也调来兴塔,在兴塔供销社工作至退休。
我1959年出生,不久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妹妹小我2岁,弟弟小我5岁。小时,我们兄弟姐妹3人特别喜欢生病,那时没有公费医疗,都是父母掏钱。因此,家庭经济经常是捉襟见肘。每到月中,当家的母亲总要向学校里没有结婚的年轻教师借钱,下月发了工资再还。母亲曾跟我感慨过:“建国啊!有,是当家;没,是当难啊!”
后来,我们长大,陆续考取各级各类学校,都是国家包的分配工作。再后来,我们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父母见到了2个孙子,1个外孙女。正当我们想尽孝的时候,母亲却在65岁时溘然长逝,一天福也没享受到。父亲稍好些,79岁才因病过世,但也没享到多少福。
现在,我们都做了父亲、母亲,我更是成了爷爷。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确实如此!我们更能体会父母当时养育我们的不易,于是我们逢年过节,总要给父母烧点菜,买点水果,打瓶酒。以前还能烧点纸钱;现在不许烧了,就偷偷地少烧几张。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希望他们在那边保佑我们兄弟姐妹三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退休后的爱好能顺顺利利实现。
中元节
(摘自“百度百科”)
中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十五。该名最初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中元节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同时具备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 。此名源于道教,其节俗始于古代儒家秋尝祭祀的古老习俗。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日三节的形态,即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间善恶,民间祭祀祖先、孤魂野鬼。佛教受儒家影响,设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又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注重孝道,因此中元节祭祖节俗得以扎根民间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 等26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