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跨越八十载的生命回响
跨越八十载的生命回响
——观影片《里斯本丸沉没》《东极岛》有感
东极岛,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仅11平方公里不起眼的小岛,却在二战中因抢救了384名英军战俘而载入史册,并由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和《东极岛》渐渐地被人们熟知并声名远扬。
八十年前的1942年,载有一千八百余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号,在舟山群岛的东极岛附近海域,遭美军潜艇鱼雷击中,船体倾斜,海水倒灌。日军不仅不救援,还在撤离自己的人员后,将战俘关在底舱,并惨无人道地用压舱板钉死并盖上帆布。
英军战俘一边轮流排水自救,一边尝试打开舱门。后舱战俘未能打开舱门全部遇难,前舱和中舱的战俘艰难地打开了压舱板。可冲上甲板后却遭到了留守日军机枪的袭击,许多人只能跳入海中,也遭到了附近日本军舰和小艇日军的开枪扫射,顿时血染海面,许多人葬身大海,那场面血腥风雨惨不忍睹。
危急时刻,东极岛的渔民们不顾日军威胁,不顾女人不出海的祖训和规矩,并遵循“海上有难,必救”的传统理念,男女老少俨然驾驶各家的小渔船浩浩荡荡地奔赴出事海域,冒死营救落水英军战俘,最终救下了384名幸存者,展现了东极岛渔民朴素的善意和人性光辉。
里斯本丸沉船在东极岛东面海底沉了八十年,东极岛渔民在二战中抢救同盟军英国战俘的义勇行为不应该被沉没。为此,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也是资深电影制片人方励,耗时七年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先是对沉入海底的船只进行潜水探查,再查阅中英日三国历史档案,并寻访战俘后代及渔民幸存者。在水下拍摄获得大量影像资料的同时,也通过战俘家属回忆、渔民后代的追述,呈现真实历史事件全貌,还原东极岛渔民融在血脉里的勇敢、善意、担当和人道主义精神。
如果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记录和还原了二战中英军战俘面对困境积极求生、相互救助的顽强意志;日军违反国际公约,见死不救,还开枪射击战俘,迫害求援渔民等;东极岛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划着小渔船在枪林弹雨中,奋力相救384名英军战俘的勇敢无畏人道主义精神。那么故事片《东极岛》,除了记录二战中真实事件外,更突出了人物塑造,通过人物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渲染,展现渔民从隐忍到觉醒并奋起反抗,最终救出英军战俘的过程,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一年前的观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到一年后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之际观故事片《东极岛》,感慨万千。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却让我们看见了东极岛渔民在乱世中最本真的善良和勇气。
纪录片的力量在于“真实”,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有沉船的场景、泛黄的史料、亲历者的回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揪心。东极岛渔民不惜生命一次次救援,上岸后用粥、番薯招待,每一个举动又让人暖心。
故事片《东极岛》则以艺术的方式,将分散的渔民形象凝聚成具象的英雄,让东极岛渔民的英雄行为变得可感可知,唤起观众对那段历史有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纪录片为故事片锚定了历史根基,证明那些善良与勇敢并非虚构;故事片则为纪录片的真实注入更饱满的情感力量。庆幸自己能够把这两部影片看完,并通过影片完整地了解东极岛渔民在二战中对生命的守望和散发的人性光芒。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江上人
- 等42人点赞

精选留言
容锅
2025-09-05 19:21:12
这篇观后感悟以两部影片为锚点,串联起东极岛渔民的救人壮举,叙事清晰且情感真挚。童心老师先以历史背景铺垫,还原“里斯本丸”沉没时日军的残忍与战俘的绝境,再凸显渔民打破祖训、冒死救援的大义,对比间让人性光辉更显耀眼。 文中巧妙区分两部影片的特质:纪录片的“真实”靠史料、水下影像夯实历史根基,故事片的“艺术”以人物塑造唤醒情感共鸣,点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见解独到。结尾结合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时间节点,让对渔民善良与勇气的赞颂更具时代分量,全文兼具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是篇有诚意的观后佳作。谢谢童心老师分享!
童心 问好容锅老师!容锅老师看得非常仔细,并作热情洋溢分析全面的点评,容锅老师的热忱、善意、周全的点评,令人感动!感谢容锅老师!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