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纪实连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
【纪实连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王雅萍
(一)
去年暑假期间,女婿在网上抢到了参观故宫的预约票,于是他们一家三口即刻决定搭乘高铁进京,留下了我和老伴。这是我一年之中难得的自由时光,平时为照顾外孙,我基本上不能外出过夜的,此刻这么好的机会,何不出去爽一把。当然不能走得太远,他们进京旅游仅安排5天,我们必须在他们到家前赶回。只是那时正是一年中罕见的高温,上海每天的气温都在38°以上,周边的那几个“火炉”城市,早已越过了40°高温。想外出走走,便汗如雨淋。老伴刚从杭州回来,热得他直摇头。
“只能往北去,往海边去,去寻找清凉世界!”老伴果断决定,“去青岛!”他喜欢自驾游,不管天气有多热,在空调车里总是凉爽的。
就这样,在孩子们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也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老伴是驾车高手,按着他的性子,恨不得一气开到青岛。以前他经常这么干的,甚至比青岛更远的路程。只是到了这把年纪,我坚决反对他这么蛮干,坚持在途中找个地方,玩一玩,住一宿,以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于是我们的第一站便是盐城。
一想到去盐城,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曾经遇到的一位大姐,她可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当我向她表达羡慕之情时,她只是淡然一笑,“那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海边晒盐。”
“你不是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吗?”我不解地问。
“那时候不是要求大学生都去艰苦的地方锻炼嘛!”
“哦······”我想象着雪白雪白的盐花和被晒得黢黑黢黑的她。
她不响,我也不响。
车在高速公里上风驰电掣。中午时分,竟然就到了盐城。进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墙的外立面颜色很淡,如玉色一般,且呈现着粉粒状,在我的眼里已与盐很接近了。在中午炽烈的阳光下,反射出亮晶晶的光彩,就像是撒上的一层盐晶,有一种夺目的耀眼。
在宾馆下榻后,我们简单用了午餐,酣酣地睡了一觉,等太阳不那么炽烈了,游兴也来了。我是第一次来盐城,老伴好像对这里很熟,他在手机上扫了一眼盐城的景点,便驱车直往珠溪古镇。
进入古镇,目光便随着那道形如彩虹,色如白雪的崭新浮雕而去。那宏大的气势胜过一座摩天轮。只是浮雕下半圈弧形其实是河中的倒影,却由此撑起了整个苍穹。有上天入地的震撼力。远处的魁星楼,透着千年古韵,与这最时尚的建筑交相辉映。堪比古典美与时尚美的天合之作。
我正想入非非,老伴则娓娓道来,原来最早的时候,这里叫伍佑镇。传说因盛产河蚌珍珠而改称为“珠溪”。这座最新打造的弧形浮雕,正是这里的文化地标,堪称“天弓”。生动演绎“明珠生蚌”的主题。伍佑像一把弓,串场河是弓把,横贯集镇南北,盛产珍珠的珠溪是弓的弦,东西大街是搭在弦上的箭。不知是伍佑的地形创造了“天弓”,还是“天弓”的设计师以独特的意象,阐释这样一座充满诗意的古镇。
我久久地仰望着“天弓”,他正被创意的浪花簇拥着,象征着渔民用勤劳的双手在珠溪打捞河蚌珍珠,远方的魁星阁立于盐堆之上。在由下而上的视野里,浮雕套着远方的高塔,完美地与古建筑的天际轮廓线融为一体。所有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诗意袅袅,寓意深深,让人觉一种文化的图腾。
虽说光阴已过千年,历史的变迁却未改变古镇“九街十八巷”的格局。巷道肌理清晰,古建筑保存较多。“云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六桥”,都能见到完整的全貌。曾氏大楼、陈氏宗祠等明清建筑都得到保护性修复。老伴特意拍了那些陈氏宗祠,他的老知青兄弟的老家就在这里,发给他看看,让他也如临其境。在徜徉中还邂逅了文庙,让我肃然起敬。
还有一批能将我带回童年的建筑,“鞋帽社”里摆着我小时候很崇拜的军帽、军服等,我们去北大荒时发的那套军用品也一应俱全。还有那些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老品牌门店······
就在这时,老小孩网站发了福生老师的佳作《大热天吃棒冰》,我也正巧拍摄了能让时光倒流的“冰棍箱”和“二八”大杠,呵呵,参与一下,发上这里的老照片。
我和老伴穿梭在古镇修旧如旧的老屋,犹如漫步在时光隧道。老屋内部不仅保存着精致的古典文化,也展示了经典的时尚文化,都是最能撩拨年轻人心的艺术欣赏和文化活动。犹如一边氤氲着古老的伍佑文化的气息,一边品味着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与千篇一律的商业化古镇相比,这里的古镇更有韵味,古镇展现了现代气息,农村充满了文化味道。这种感觉让我有了丝丝醉意,于是随着老伴的照相机的“咔嚓”声,我不停地摆着POSE,在串场河畔,留下我“串场”的身影。
古镇老街让人流连忘返,炎炎酷暑亦消散在千年古风里。
华灯初上时,我们已来到了串场河的另一头——水街。一听这名字,便有了充满诗意的感觉,更给人带来一种凉爽的气息。
这是盐城人近年来倾情打造的4A级旅游景区。建筑风格仿效了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古朴典雅,悠然恬淡。整条水街以河为中心,蜿蜒曲折,串起了所有的景观,亭台楼阁,临水而立,小桥流水,潺潺不息。水街分大宅门、云水广场和驿水酒家三大片区,在小云阁赏花窗剪影;在翰墨间,尽显古雅;在漂舟戏院,人们隔着小河,坐在草地上、石块上,随心所欲地看大戏,那种轻松和浪漫,尽在不经意间。
走出水街,我们回到住宿的宾馆,那里更是灯火璀璨。原来我们正住在盐城的又一个景区——欧风花街,这是由美籍华人设计的,沿河依水。据说花仙子绿植墙是全国最长的,英伦气息的欧式钟楼隔河而立,让多少靓女倚着栏杆,留下倩影,好像这座钟楼是她们背来的。水上集市更是弥漫着欧洲风情,旖旎的音乐喷泉,声光色三位一体的立体视听盛宴,将你旋入花街,享受与古镇不一样的风情。
皓月盈盈,波光粼粼,灯光秀如梦如幻地描述着一座由盐堆里走来的繁华城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 等30人点赞

精选留言
书虫
2025-09-07 11:30:44
转发老同事伟仪的点评:王部长的纪实连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们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尽情享受着王部长笔下盐城夜景之美。 说走就走当机立断,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深深地爱。因为平时父母的时间都献给了孩子们,买洗烧一日三餐带外孙,忙的不亦乐乎,辛苦并快乐着,中国式父母的爱是不善言辞最深的爱。 趁孩子们外出五天旅游时间,老俩口当机立断说走就走,少年夫妻老来伴,老来伴是世上最好的伴。石老师开车摄影,王部长执笔记叙,一路互相照顾体贴,老来伴的恩爱是时光最美的馈赠,是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夕阳的晚霞是那么柔美温馨。 王部长优美文笔配上石老师拍摄佳作,让我们身如其境,盐城的夜景流光溢彩的灯光,是景和人间烟火的融合,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享受其中,谢谢王部长的佳作。
沙金2025-09-06 10:50:28
王老师以第一人称叙述,将一次偶然成行的旅行写得自然生动。文中既有具体的行程描写,又融入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鲜活灵动,极具画面感与艺术美。老师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追溯历史,联系典故,既展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闪现出现代审美的亮点。与此同时,文中不时提及个人过往经历,使旅行写作超越了“走马观花”,而与人生体验、时代记忆交织相融。老伴虽似乎是这场旅行中约定俗成的配角,却以一幅幅如油画般质感的夜景摄影作品,同样彰显了他在这个家中无容置疑的才华与魅力。
浦江思源 谢谢沙金老师热忱鼓励与深邃点评!老师以画家、小说家的眼光审读,让我心跳不已,拙作实在是经不起的。既然是“说走就走”,我也就“说写就写”,当时有一些“纪实”急着发,便压了下来,想发时已经寒冬腊月,好像不妥,又压了下来。还好今年热的时间长,此刻发好像还应景。老师过奖啦!问老师好,秋安! 举报
张载养
2025-09-06 08:40:28
从盐堆里走出的新城 (一) 说走就走,很像是一种任性,其实更是潇洒;以前不能,现在不难;常见习惯,试了挺爽。 说走就走,已经成行;想看就看,反成难题;世间多创新,也会惹焦虑;不必太费心,先做别的事;瞬间云雾散,又见新天地。 (二) 参观故宫,需要抢票;儿孙进京,俩老趁机;心血来潮,欣然北去;自驾出发,青岛——目的地。 既是说走就走,何不想留就留;途经盐城,看个究竟;珠溪古镇,气势如虹;透着古韵,追着时兴;河蚌珍珠,叙述往事;巷道肌理,已成风景;老街流连,肃然起敬;海水退去,盐堆里走出了繁华新城。 为王部长的纪实佳作《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点赞!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