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22号 06点 阅读 5630 评论10 点赞4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任华龙
笔者按:
2025年4月19日老小孩杂志编辑部一行六人,赴长兴岛看望一庆老师,也是老小孩电子杂志建设一次研讨会。
编辑部每位编委都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勤勉工作,一庆老师年过八旬,承担着排版、美编工作,在限定时间内承担排版美编,责任重大。
特别是他夫人最近患有老年病以来,他的精神压力很大,经常安排好夫人晚上睡觉,他半夜起身排版、美编,确保规定时间完成编辑。
编辑部意向去探访一庆老师表示慰问,吴含章主任也有意向一起探望。
3月18日含章主任给我短信,其中说到一庆老师,他说:“一庆老师很辛苦,我们也帮不上什么,也一直想去看他,表达敬意,但真的是忙,还没能成行,是我的一桩心事。”
我把含章主任的一桩心事告诉了一庆老师,也告诉罗克平主编,我与罗老师说,编辑部看望一庆老师,把时间定下来,含章主任能去最好,不能去把主任问候带上。
罗克平主编确定是4月12日,把时间告诉含章主任,主任回复:12日在云南开会,若是下星期19日就能够一起去。
这次活动是吴含章主任确定时间、买了献花,给一庆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部朋友相聚,体现了有温度、有活力、有梦想老小孩精神!
当天,含章主任给我短信告知:这次活动讨论杂志建设、看望一庆老师,期待能是又一个里程碑!
吴含章主任,把这次赴长兴岛看望一庆老师,研讨杂志建设,给我出是又一个议题,又是一个里程碑!
笔者认为吴含章主任参加这次慰问活动含义是多方面:
一是对一庆老师担任美编两年辛勤工作辛劳慰问;
二是有机会与编辑部朋友相聚,能够对老小孩杂志建设作一次研讨;
三是吴含章作为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对患病家属一次探望,是对身患疾病老人与家属表示一份爱心!
四是希望一庆老师继续关心美编工作,把年轻美编扶上马、送一程!
期待能是又一个里程碑,给杂志建设出了一项研究课题。
我从二个方面思考:
一是,对老小孩部分网友作一次电子杂志发布书面调研。
笔者征求10多位朋友对杂志建设的意见,
网友普遍反映对杂志比较重视,大铁康宁老师回复:期期必读、知识议题感兴趣、更上一层楼、百尺竿头逐浪高。
鼎文老师回复:赞誉杂志健康养老,快乐享老。奋斗靓丽人生。建议开辟“以忙养老祝长寿”的典型人士栏目。
晨兰之珠老师建议建议发表一些短小精悍、带图片、有创意的作品。
梦景、占峰、阿木林、同泰等老师都有不同表示与赞誉。
老年朋友一般都是浏览性地阅读,也有朋友建议出版纸质杂志。
二是,对每期杂志发布预告,看看朋友们对预告反应如何。
笔者每期杂志发布前,都作了一份预告,看看网友对预告的反应。
老小孩杂志创建至现在一共发布九期,每期出版前发一次预告、然后转发本期杂志。
每期预告中,笔者都会介绍杂志制作过程中逸闻趣事,普遍受到朋友们欢迎。
一、发布预告 极有兴趣
笔者在老小孩杂志编辑室承担着“学习、观察、宣传、评论,<四员>”,对编辑室的工作做好宣传与介绍,同时也了解网友们对老小孩杂志反应。
每期杂志发布我发布两文,一次是杂志发布预告、另一次是转发本期杂志。
杂志预告:是把编辑室近三个月的动态向朋友们介绍,撰写的内容朋友们是喜欢的,引起对本期杂志阅读兴趣;转发本期杂志比较简单,有趣的问题作些议论,朋友们兴趣盎然。
杂志创建以来已发布九期,笔者把每期点击数、评论及点赞数汇总如下:
第九期转发,(24年10月)点击10058、评论13条、点赞54
第九期预告,(24年10月)点击8196、评论7条、点赞47
第八期转发,(24年10月)点击10984、评论12条、点赞55
第八期预告(24年10月)点击10739、评论14条、点赞58
第七期转发(24年10月)点击10623、评论18条、点赞59
第七期预告(24年10月)点击11829、评论24条、点赞55
第六期转发(24年7月刊)点击10921、 评论14条、点赞55
第六期预告(24年7月刊)点击10877、 评论关闭、点赞62
第五期预告(24年4月刊)点击10813、 评论7条、点赞60
第五期转发(24年4月刊)点击10842、 评论10条、点赞42
第四期预告(24年1月刊)点击10345、评论10条、点赞53
第四期转发(24年1月刊)点击10661、评论12条、点赞49
第三期预告(24年10月刊)点击10968、评论9条、点赞56
第三期转发(23年10月刊)点击11162、评论7条、点赞53
第二期预告,(23年7月刊)点击10757, 评论18、点赞63
第二期转发(23年7月刊)点击7874, 评论关闭、点赞45
第一期预告(23年5月刊)点击11581,评论24位、点赞58
第一期转发(23年5月刊)点击6393,评论12位、点赞45
笔者先后发布18次,其中15次点击人数高于一万人次,网友对杂志的评论颇有价值,下面作简要分析。
在此说明,老小孩朋友对杂志出版极为关心。
二、预告杂志发布 建立网友纽带
笔者每期杂志发布时,总会发布预告,并把编辑部三个月来的动态作一点介绍,笔者撰写预告打开评议栏,听取朋友们意见,是编辑部联系网友重要途径。
第一期杂志出版,笔者撰写《祝贺“老小孩”电子杂志编辑部成立 ——罗克平出任主编》,引起老小孩朋友热烈欢迎,这期讲述有11583点击,66位网友点赞,并有24位朋友评议。
朋友们多数是祝贺老小孩电子杂志出版,也有采用特殊文字表达,例占峰老师写道:“精兵强将,老树新花。春华秋实,前途无量。”
占峰老师文字不多,含义可深表达了前途无量。
老教授贵民老师说:“我虽然大致浏览了这本电子杂志,感到这是一本很好的杂志,编辑质量很高。一定会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
郑鼎文老师撰写短文庆贺:“电子杂志,全国通畅。热烈祝贺,更上层楼”。
四句话给杂志建设与发展,提出方向:全国通畅、更上层楼。
笔者此时与网友沟通与交流,是最好的场合,既是一次宣传杂志发布,更希望获取朋友们支持,笔者针对各人不同评议热情回复,感谢老师们支持电子杂志出版!
电子杂志创建,标志“老小孩”家园建设面向社会拓展、向更大空间发展,“老小孩”建设又跨出一大步。
三、“四员”核心 是自我建设
老小孩杂志建设,笔者承担着“四员”责任,即是“学习员、观察员、宣传员、评论员”。
“学习员”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时俱进,向编辑室朋友学习;
“观察员”需要熟悉、了解编辑全过程,既能及时总结经验,又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宣传员”能够及时把编辑室朋友勤勉、奉献精神及时宣传与发扬。
“评论员”用以正规杂志建设为目标,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对已经完成工作进行建设性评论。
“四员”的核心是“自我建设、自我革命”。
工作中细心观察、敢于剖析,是自我革命过程,此项工作看来极为重要、任重道远。
特别是当今网络文字、视频盛行,报刊杂志日渐产生困境,老小孩杂志能够坚持发布,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老小孩的编委都是七老八十长者,多数在老小孩担任十年以上志愿者,是无私奉献的典范。
罗克平老师曾在国家级杂志担任主编,具有编审高级职称,现在又是《中国老年》杂志形象代言人,他承担老小孩杂志主编,仍需对杂志建设严谨策划、组织、出版,确保一流质量、任重道远。
王勤、杨克元老师承担采编责任,这是老小孩杂志的源泉,他们选择稿件质量,兼顾着杂志建设方向与质量。采编工作责任重大,他俩默默地承担而奉献。
最近杨克元老师心脏病复发,住院多天治理,克元老师原来每天巡视老小孩,我经常在家园相见,好几天没见他穿街走巷,由于工作缘故才获悉,希望克元老师多保重。
吴佩珍老师是《知青杂志编委》,她是罗克平主编聘请“特约编辑”,承担老小孩杂志“人物特写”专栏,此栏目面向社会、任务繁重,也是老小孩杂志推向社会一个渠道。
徐建国老师是编辑部最年轻朋友,承担着一项细微工作——校对,此项工作不仅具有精湛的文字功底,还需具有耐得住寂寞心理素养。
一庆老师有了接班人,工作量不一定减少,承担着年轻美编培养,杂志排版与美编,一庆老师仍是第一责任人。
小乔所有排版与美编需获取一庆老师认可,才能送罗克平主编审核。
瑞雪、霜木、田华等老师,他们长期在老小孩,经常对杂志建设出谋划策,经常提出有价值建议。
编辑部应有一个渠道,对编委工作了解与沟通,作必要宣传与发扬,弘扬老小孩精神。
四、竭尽全力 当好“四员”
吴含章主任、罗克平主编安排我在编辑部,是对我关心与重视,希望我支持老小孩杂志建设,是一项“虚”而重要岗位,也是给我出了一项课题,用什么方式支持老小孩杂志。
经过一段时期思考,结合本人喜欢研究“社会心理”特点,对议论性写作颇有兴趣。
在第七期杂志发布《我在编辑部当好“四员”》。
“四员”范围很广、责任很重,既要熟悉杂志建设与发布整个过程,又能对杂志建设提出前瞻性意见,提供给编辑部工作参考。
“四员”之中,当好“评论员”是重中之重,需有较高立足点。
笔者撰写《老小孩第七期杂志即将发布 ——报刊杂志的差错与校对》一文,感谢朋友们对杂志出版关心,此文有11000多位朋友阅读,55位朋友点赞,更可喜的有20多条热情洋溢评议。
笔者悉心阅读网友评议,用8句话作了归纳:
传递网友情义、赞誉无私奉献; 真诚热情祝福、期待越办越好;
创建宽松环境、珍惜网站人才; 体谅编委工作、关心编委健康。
笔者关注老小孩动态,对网友感到兴趣信息,也在预告中发布与交流。
有一次,一庆老师在编辑部发布一张照片,他采用PS技术,把自己与笔者没有参加编辑部会议两人合成在一起,是一张饶有趣味“编辑部全家福”。
编辑部可热闹了,一庆老师给笔者提供饶有趣味素材,《老小孩编辑部“全家福”作品的故事》。
同样,《<中国老年>杂志邀请罗克平担任形象代言人》是老小孩一件大事、一件喜事,笔者专题发表评论,给老小孩增添荣耀!
“评论员”是重中之重,需具有更高要求。
评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传播主流价值观,确保言论的正确导向
评论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发表有深度、有见地的评论,为公众提供准确、权威的信息和观点。
“四员”工作责任重大,又是一项崭新领域,笔者也是在逐渐摸索与熟悉过程中,由于健康与年龄缘故,只能走一步、看一看,缓步前进,适时应有年轻朋友接任,欢迎朋友们交流!
本文发布前,已请罗克平主编、吴含章主任审核。
信纸作者:华龙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