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21号 05点 阅读 7826 评论5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期《时光流影》拍摄主题:“上海之美”之我见。
序:
站在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前眺望,东岸陆家嘴的玻璃幕墙折射出了流光溢彩;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此刻奇妙地交融。
上海之美,恰在于这种永不停歇的自我更新与古老记忆之中,蕴涵着城市精神、海派风骨与人间烟火,是时光里流动的长河。
海派文化是上海之美的灵魂所在。在思南公馆的花园洋房里,在衡山路的梧桐树影下,历史的流动,是上海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海派文化是上海骨子里的兼容并蓄,田子坊的石库门里,咖啡馆飘出的爵士乐与弄堂口的评弹声奇妙交融。
上海的风貌魅力,在于新旧之间的对话。武康大楼的弧线仍保持着百年前的优雅,豫园九曲桥映着湖心亭的飞檐,不远处外滩金融中心正举办着艺术展。
走在愚园路,老洋房的铸铁栏杆上缠绕着三角梅,藏着张爱玲笔下的旧时光......这种美,是历史的厚重与当代的鲜活握手。
这座城市的魅力还在于那些藏在高楼阴影里的石库门弄堂,在于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与拎着菜篮的阿姨擦肩而过的瞬间。
里弄生活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底色。里弄的烟火气纵横交错,不仅是建筑空间,更是情感纽带,见证着代代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生活智慧。
当暮色降临,外滩的灯光渐次亮起,苏州河上的游船划过一道道银波,此刻的上海如同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每个转角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组合。
有人说上海是“魔都”,因其变幻莫测。其实,上海的骨子里,始终跳动着“敢为人先”的脉搏。从开埠时的商船云集,到改革开放后的浦东开发,这片土地从不缺“勇立潮头”的魄力。
“上海之美”,在城市精神的刚柔并济里,在海派文化,人文风貌的新旧共生,兼容并蓄里,更在里弄社区那缕永不消散的烟火气里。
上海之美,从老师们上传的摄影作品中是可感的,具体的,是摄影人在日常的点滴中共同书写的诗篇。
我们去东方明珠 摄影:胡卫国
温室花园里的儿童 摄影:同泰
等候 摄影:沙沙雨林
浦东的一片热土 摄影:国强
蓝天白云 摄影:陈良保
朱栏卧波 摄影:杨克元
书香之门 摄影:徐磐石
古城夏日 摄影:屈红
英伦风 摄影:中原
雾摇荷艳 摄影:邱锦新
竹海 摄影:罗克平
晚霞 摄影:陆桂林
晚霞 摄影:柯桦
乐高乐园制高点 摄影:蓝天
蓬勃向上 摄影:贾厚坚
晨曦 摄影:晨兰之珠
苏州河景观 摄影:沈柏昌
伟人风范 摄影:黄建平
人犬飞盘乐 摄影:童心
夏练 摄影:光辉
天际线 摄影:汤蕴铭
嬉水 摄影:剑华
公园雕像的美感 摄影:海上造船人
夏日太原小妞打卡迪斯尼 摄影:胡民
刘海粟美术馆一角 摄影:小木屋
捕捉 摄影:徐建国
主编/国强
副主编/童心
注1:摄影作品随机排列,不分先后。
注2:从头一篇篇对照《时光流影》正刊与副刊,发觉正刊的30期发了二篇,故副刊是从正刊的第32期与正刊同步的,而不是31期。为了与正刊同步,故这期的期数往后退一期为54期,特此说明。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