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04号 19点 阅读 12642 评论0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基本情况
根据总课题组工作部署,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22所职业院校及温暖工程培训机构建立了《温暖工程与职业教育创新》上海子课题组。由社领导、职业教育专家和各职业院校长组成的上海子课题领导小组和由各成员院校科研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上海子课题工作小组,明确了课题内容、进度、要求,并确定从2008年5月开题到2009年10月结题。
为确保上海子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实施方案。重点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上海实施温暖工程现状的研究。以此作为课题研究基础。以上海中华职教社实施温暖工程为重点,结合各课题成员院校开展培训的实际现状,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上海开展温暖工程十三年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做法。二是温暖工程的绩效研究。以建立温暖工程长效机制为主线,以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为重点,对温暖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分析和研究。三是开展温暖工程内涵的研究。主要是对温暖工程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包括温暖工程在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团体社员参与温暖工程的模式和经验、温暖工程在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方面的创新和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等。四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创新研究。主要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精髓;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借鉴意义;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关系;职业教育观念创新、结构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五是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体系研究以及温暖工程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等。
二、进展情况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上海子课题组课题研究正有序进行。各课题学校在开展课题中能够突出重点突出特色,也体现了开展温暖工程的不同特点。其中有的学校紧密围绕社区教育教材开发,为新农民、新市民、新区域服务进行研究;有的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的学校探讨在开展温暖工程中坚持以质量取胜的有效做法,取得社会的认可;有的学校联系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所取得的教育成果,作深入研究;有的学校围绕接收都江堰灾区学生在本校培养的过程和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的培训和开展对西部地区来沪学生教育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还有的学校围绕温暖工程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围绕温暖工程的研究,我们还着眼于上海社从1995年开展温暖工程的13年来发展历程,认真总结温暖工程工作经验,努力探索温暖工程工作规律。13年来上海社实施温暖工程始终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范围从上海的市区逐步延伸到城郊和农村,还辐射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训项目从最初的几项、十几项、几十项逐步扩展到目前的百余项。也逐步呈现具有上海特色地方特点的温暖工程机制。主要是,一是扩大温暖工程基地建设,成为温暖工程培训新的增长点。为了做大温暖工程,我们在原有11个温暖工程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团体社员力量新增18个培训基地。受训人数和培训内容进一步扩大,温暖工程也得到长足发展。新的一批上海温暖工程基地的建设,拓宽了培训网络,使培训人数进一步增长。近五年来已培训城市下岗工人、郊区农民、残疾人和智障青年等各类人员达288201余人(次),经过温暖工程的培训,使一大批无业人重新走上就业之路。二是建立基金会,成为推进温暖工程新亮点。在上海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我社建立了上海中华职业教育温暖工程基金会,使多年来筹集温暖工程基金的愿望得以实现。基金会先后提供了近百万元的经费支持,为举办“温暖工程”首期护理骨干培训班、大众工业学校成人中专班和贵州铜仁地区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班提供了经费支持。也为建立温暖工程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三是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在沪接受教育,成实施温暖工程的闪光点。我们针对上海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短缺,另一方面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期之后,无法继续升学的现象,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来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建议》,呼吁开放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让外来农民工子女入校学习,享受国家扶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这一建议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上海市教委的重视与采纳,目前已出台政策在全市32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试行自主招收外来民工同住子女。我社团体社员学校已招收外来民工子弟,为培养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上海人做出了贡献。四是为老少边贫地区教育服务,成为开展温暖工程的新起点。把温暖工程辐射到老少边贫地区,开展捐资助教,是上海社近年开展温暖工程工作的新起点。在我们的积极支持参与下,浦东职教社与贵州铜仁地区签署职业培训与帮困助学协议,为当地解决师资培训、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出路问题;组织社内外热心人士对贵州铜仁一中贫困学生结对帮困助学;还为贵州铜仁地区和安徽滁州援建了5所红军希望小学。除此以外各 区县职教社组织实施的温暖工程以不同形式取得出新成果。(社办学校、社联学校、团体社员学校、社员小组开展温暖工程)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参加了上海市政协关于 “加强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课题调研,考虑以“就业培训券”方式,推动大学生的职业培训,一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合理就业,并使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企业、学校、就业者三者的角度调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取向,就业教育,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要求,及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走访了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上海商贸职教集团、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参观了训基地,与校领导、校企合作企业方代表进行了座谈;分别组织了教育界和企业界代表人士的座谈会;征集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技师学院、嘉定职业教育集团、闵行职业教育集团、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与上海交通物流集团的关于面向社会培训的专题报告,最后形成了《向2009届上海大学毕业生发放“就业培训券”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一课题的调研,为我们下一步开展温暖工程扩大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开展各种培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存在的问题
上海子课题开展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进度与计划方案相一致,在各子课题组成员学校的支持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对“非政府组织”的理解有片面性,有些职业院校认为我们是公办职业院校不属于“非政府组织”的范畴,因而对课题兴趣不大。二是有些温暖工程培训机构属于社会力量办学,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虽然他们多年开展温暖工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因受客观条件和研究力量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开展研究。三是子课题组对22所成员学校服务与指导不够。满足于开题会开过了,研究内容布置了,课题计划明确了,时间结点规定了。至于各成员单位落实的情况如何,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检查指导不够。因此,上海子课题组面上发展的不够平衡,有些学校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有的学校虽明确了研究重点,但工作进展不快,成果不够明显,还有个别学校则依靠课题组的具体指导,工作进度缓慢。
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回去后将尽快召开上海子课题全体成员会议,认真传达总课题组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课题的落实。
这是作者于 2009年5月27日撰写的汇报材料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