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8月30号 08点 阅读 10491 评论0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野草缘
植物中的野草,是卑微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对野草的感情,似乎与生俱来。和野草一起成长,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草,伴随我度过有些苦涩却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草坪修剪机卷起氤氲绿尘,浓郁的青草气息气冲丹田,每每看到园林工人的劳作,就会固执而温馨地回味起儿时混合着泥土与阳光味道的草香,在旷野的青纱帐中穿行、割草、晾晒干草的情形会像电影蒙太奇在脑海不停地切换闪现.......
野草之四季
春天,野草像新生儿。春雷把它们从梦中唤醒,迫不及待地拱出地面,探头打量着沉睡了一冬的世界,柔柔弱弱鹅黄嫩绿惹人怜。朱自清先生的《春天来了》,对小草的描绘可谓形象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夏季是野草的青春期,雨后的野草更像精力旺盛的青年,势如破竹,恣意疯长。曾在雨后徒步,看到绿化带中一大片野草,被狂风吹得齐刷刷朝向一个方向,意想不到的是手机随手拍下的光影流动竟有些高速摄影机的效果,颇有些“疾风知劲草”的味道。美滋滋地转发至朋友圈,自娱自乐。
秋天,野草似成熟的中年。草茎泛紫变黄,草籽饱满,富有质感。五年前九月的塞罕坝草原之行,蓝天白云下,绵延起伏 、一望无际或浓或淡绿色巨毯一样没有一丝折痕肆意铺陈的草坡令我惊叹。收割后的牧草卷宛若一幅静物油画,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观,由此也不难想象牧草收割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近望,草已微微泛黄,但远观依旧绿意盎然,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草,心底瞬间升腾起对草原的热爱。如同初次看海,曾震撼于波涛汹涌、海天一色的壮观,茫茫大草原令我流连忘返。
寒冬,北风怒号,皑皑白雪下,休眠的野草蓄势待发,等待着来年葱绿遍野的荣盛。
野草之恋
儿时,一次去县城母亲所在的工厂,目光锁定在厂房空闲处长势茂密的一大片野草上,那一刻像一只饥肠辘辘的羊,迟迟不肯挪动脚步,硬是贪婪地割下那么一捆,让母亲的同事捎带回家。那位叔叔自行车横梁上驮着我,后座上结结实实绑着一大捆青草,替我担当了一回“一个挣工资的工人连野草都看得上”的“财迷”角色,我也因此也成了家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童年在故乡度过,如火如荼“农业学大寨”时光,积肥是一项重要任务。“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哼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学生们也不甘落后、热情高涨地学农、支农,“麦假”、“秋假”(有别于城市孩子的寒暑假)时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劳动,也会挣得几个一两个“工分”。积肥的主要原料是野草,小山似的青草被推进数米深的大坑中,一层草一层土,另加一些人粪尿和牲口粪,经过夏季的高温腐熟,野草蜕变成黑黝黝肥力十足的有机肥。起肥时,大坑上空热气腾腾,乡亲们叉挥锹舞、肩挑车运,挥汗如雨,田间地头一片忙碌。那时乡亲们搞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劲头十足,哪个生产队也不甘落后,大我十几岁患小儿麻痹的堂哥,不顾身体残疾,也和身强力壮的青年一样始终奋战在一线。村庄附近的草被割得精光,离村较远的田野才有旺盛的野草,青壮年劳力有的是力气,不惧路远,割来的野草甚多,挣得工分也多。八、九岁年纪的我视草如命,但我割草不是为了积肥,主要是为了喂养家中那只新疆细毛羊。我也跃跃欲试到离村子远一些的田野割草,却苦于身材瘦弱,也恐惧当年时不时传出的青纱帐劫道者杀人越货的传闻。有时实在忍不住,会在烈日当空的中午背起背篓偷偷跑出去,以至于父亲把我捆绑在木梯上以阻止我的贪婪与疯狂。割来的青草,除了喂羊,我还会一次次颤巍巍地踩着木梯上攀上缘下背到房顶在阳光下曝晒翻晾,脱干水分的草香弥漫,令我沉醉-----少年不谙世事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我对野草的痴迷深受县城小姨母的影响。小姨母吃苦耐劳,当年割草给军马场,为日后家庭的饭店经营积累了第一桶金。我时刻惦记着我的宝贝青草,每逢阴雨天便心急如焚,课堂上更是坐立不安,下课后火速归家,飞快爬上房顶,扯起厚实的塑料布遮盖。老宅北屋和西厢房窄窄的过道间,储藏着我的宝贝干草,越堆越高,渐至成一座小山,艰辛劳动后收获的青草满足了一位农村少年内心最初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干草和我捡拾的蝉蜕,成了我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后来全家搬到县城,我的干草被掏取不少,伯父和同院的本家二婶相互指责猜疑,最后干草踪迹全无,也不知究竟草落谁家。
野草之味
儿时花两毛钱就可以买得到一大块类似芝麻糕的草籽糖,芝麻粒大小棕黄炒熟的草籽间夹杂着白色的蔗糖颗粒,和三分钱一只的卤兔头、两分钱一条的五香西瓜子一样,成为诱人的童年美味。
比起不开花的禾本科野草,与蒲公英同属、锯齿状叶片,春天田间地头黄花遍野的“燕子衣”和紧贴地皮、赭红色细碎叶片似珍珠鸡漂亮羽毛的“麻雀卧单”因富含“奶汁”而成为兔子和羊儿的最爱。家畜对农药的味道似乎不那么敏感,有时误食庄稼地喷洒过农药的野草,轻则中毒拉稀,重则口吐白沫一命呜呼,所以对田野尤其是春天棉花里的野草,割来后会在机井粗大的水龙下反复冲洗,以免贻害家畜。母亲所在的棉花加工厂,棉籽榨油后的外壳俗称“剥孕籽”,近水楼台,我家那只犄角弯曲的新疆细毛羊因此大饱口福,膘肥体壮。养尊处优的结果,是它对野草越来越不感冒,鼻子嗅嗅后东挑西捡甚至拒食,一脸地不满与不屑,也许它在怀念故乡遥远的牧场,似乎只有那里的野草才够味道才对它的胃口。也曾采撷嫩绿的青草尖,拌进麦麸和玉米面的饲料中,喂食数只鸡,其中有家人钟爱的 “非洲黑九斤黄”,曾在一次开嗉手术后连生数枚双黄蛋,个头之大令人称奇,但在连续生蛋不久便死去了,为此我还写过一篇《英雄母鸡非洲黑》以作纪念。城市禁养家禽,当年表哥家一只狮头鹅送给我家寄养,那家伙食量惊人,喜食青草,一次一不留神迈着鹅步从家属院跑到南头的厂区招摇,大快朵颐青草野菜,愣是一路没跑丢。那个年代人心不古,换到现在试试?!眼皮子底下的看家狗都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套走,甭说一只傻乎乎独自散步的大鹅了。
叶片锋利的茅草,芦花一样的茅草花似竖起的狼尾,田野中仿佛旌旗猎猎的狼群大阵,在空旷的田野看到它们一时竟有一种异样之感。时常大嚼肥嫩的茅草根,淡淡的甜味冲淡了心头的恐惧;其它还有紫花地丁、生地、“洋茄子”龙葵,也尝试过它们微甜的滋味,勾起一份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野草之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乐天诗圣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此赞美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是的,似乎再没有一种植物,像野草这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根在,绿色的生命便不会消亡,任风吹雨打雷击火烧删铩啃噬践踏。不经意间在春天的旷野目睹一丛丛叫不出名字的枯草,烈火焚身后面目全非,焦黑的茎干仍倔犟地不肯弯折,对着天空不屈地呐喊。根部不知何时冒出的嫩绿,昭示着生命的轮回再生,黑与绿鲜明的反差,瞬间令我的灵魂止不住一阵颤栗。十几年前在京广线,工作间隙会到露台长廊上活动一下筋骨。春天极目远眺,残雪消融,铁路线路间、灰色的石渣下隐隐透出丝丝绿意,冰冷的钢轨似乎也显出难得一见的温柔,疲惫的眼神也往往会为之一动。
夏衍先生的《野草》,“世界无比”的野草之力,令人振奋。
鲁迅先生的《野草》,像他直立的短发一样桀骜不驯。“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诗人臧克家由此慨叹歌颂先生完全彻底的牺牲精神。
野草之殇
相比于造价不菲娇贵的草坪,野草像无人理会的弃儿。遭遇的不是人类咬牙切齿的“斩草除根”,便是除草剂绝情的的戕害灭杀,野草只能无助地呻吟枯萎------绿化带和公园里与鲜花美景极不和谐的一块块枯黄的斑秃,是某些不懂园艺的领导一声令下园林工人们的杰作。其实如果用草坪修剪机适当修剪,野草完全可以与草坪媲美与花木一样养眼。姹紫嫣红的野生牵牛、粉色的田旋花和繁星点点的何首乌,匍匐蔓延花木其上,更能起到一种画龙点睛、出神入化的效果。野草何以成为“为眼中钉、肉中刺”,何以要斩尽杀绝?!我感觉现在有的园林部门有些本末倒置,除草似乎成了首要任务。而本应修剪打理的花木,却无暇顾及:行道树的枝杈横七竖八,几乎垂到地面,偶尔来一次大突击,齐刷刷地锯头斫首,林荫道瞬间成为一排排光秃秃的电线杆;发新枝的黄杨绿篱变得高低参差,造型别致的石楠开始奇形怪状......野草并非只会一味与花木争夺营养,除了盎然的绿意,也有保墒、涵养水源的作用。科学利用,疏导结合,野草的利用价值也完全值得肯定,园林局的某些领导们是否该好好学一学《园林学》,不再任性地发号施令、劳民伤财?!
野草之乐
野草中,高高低低的狗尾巴草的阵势最为壮观,也常用来做游戏,慈爱的祖母曾为我编过猫狗等小动物,活灵活现。晴雨草则被我们玩做天气预报的小游戏:棱柱型的晴雨草被我们小心翼翼地从中间撕开,如果成方形的银幕状,就意味着晴天(可以放露天电影,肯定是晴天),如果呈闪电状,则判断为阴天。韧性十足的牛筋草,状如老电影《英雄儿女》王成背负的电台天线,曾经上当受骗大孩子们“白日满天星”的游戏: 口衔一根牛筋草仰头闭眼,大孩子猛地一扯,眼前顿时一道金星,牙齿一阵疼痛,恶作剧者哈哈大笑;节节草似细弱的无叶瘦竹,几年前在一本花卉杂志上得知它“笔管草”的又名,几十年没见到过它们的踪迹了,在花市上突然看到它们的踪影倍觉亲切;莠草混杂在谷子地间,装模作样和谷穗比肩成长,但它不懂得像谷穗那样谦逊地弯腰,一直那么趾高气扬地滥竽充数,瘪三一样轻浮,一眼就被看穿。谷草曾普遍用作当年农村家庭的床垫,我家用的是棉花“剥孕籽”,比之相当于“硬板床”和“席梦思”之分了。其实有一种丝绵草,晒干后极柔软,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农人不把它们铺在褥子下而钟情于硬邦邦的谷草呢?!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谦卑的野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野草不懂寂寞为何物,无暇烦恼,从不怨天尤人,也决不自暴自弃,默默地自生自灭,一岁一枯荣。
野草情缘,今生难了......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