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敬东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薛敬东 II 培育新人的摇篮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1年05月20号 07点 阅读 9067 评论0 点赞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培育新人的摇篮

一一纪念百年党庆暨育新小学九五华诞

        1926年,在中共推动下,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育新小学(又名永红小学,俗称胡家学堂)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一、爱国兴学校歌扬

       以前,沈沙港两岸永红、东风、跃丰一带,没有学校,学龄儿童失学者很多。为此,薛志梅、薛品珍、张立斋发起,在胡家宅东首(今永红六队),创办育新初级小学。当地乡贤纷纷响应,集资二千余元,胡志松献地四亩七分。民国《川沙县志》在《捐资兴学得奖者一览表》记:薛志梅、奚正良获江苏省政府嘉奖,唐志云、吴少卿获江苏省教育厅嘉奖。

薛志梅

        校舍初建五间。面南两间教室夹一间办公室,面东两间生活用房。校园内有旗杆、体育器材和花卉,四周修篱笆。校园畔立石碑一块,表彰创办人。1928年育新小学公办后,向东扩建一间活动室。

        1926年春,育新小学开学。学生50多名,首位老师姓赵。

        早晨,师生肃立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当时没有国歌),向孙中山像行三鞠躬礼,背诵孙中山国事遗嘱,唱校歌:

八团乡公济第一桥旁,

有我育新初级小学。

文明道路无限量,

教育一课长。

国民莫愚,

校训成镜,

各宜努力毋相忘。

同学先生,

勤学勤教。

山高水长,

国旗飘扬,

于我民国平河疆!

        2007年笔者采访育新小学首届学生张才金(时年92岁),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校歌,唱得流暢、响亮、雄壮,充满激情。

         育新小学的创办,录入《川沙县志》大事年表。

育新小学教室

 

二、辛勤园丁今难忘

        薪火相传,育新小学的火炬燃烧了61年。学校在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生机勃发。1960年,从四年制初级小学,转身为六年制完全小学。1971年”戴帽子”,增设初中班。学校规模鼎盛时期,学生300人左右。老校址的教室增至六间,还是容纳不下,借用胡家宅的一间客堂为教室。为解决人满为患,1974年初中班迁入合庆中学。

        当地群众记忆犹新的校长有薛法元、宋学诚、徐福根、唐洪禧、孔再梅、徐学军、陶金福、孟三浩;教师有薛勋泉、薛仲杰、丁保障、王锡麟、邬则方、薛振安、薛水杰、丁振华、丁培仙、丁雪珍、韩松青、陈新花、唐群莲、陈濑兴等。

        薛法元,东风村人,薛品珍之子。川沙公立小学20届毕业生。江苏省立黄渡乡村师范学校(今安亭师范)毕业后,在育新任教。日寇入侵,国仇家恨加深其爱国情怀,他抵制強迫学日语的奴化教育而辞职。1943年贫病交加而英年早逝。

        宋学诚,川沙人。曾在印刷厂工作时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执教育新时,以薛法元为楷模和挚友。1936年育新创办人之一薛品珍逝世,他率全校学生来灵前行礼。后他历任蔡路中心小学校长、《城厢镇志》编委。

        徐福根,幼时四个手指被铡掉,发愤自强。任育新校长多年,跨民国、新中国。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常住学校,节假日才回家(十一墩南)。可惜胆小,闻讯同姓同名者系肃反对象而自尽。

        陶金福,永红村人,任育新校长十多年,抓紧务实。主教数学,兼教体育。1978年县小学六年级数学竞赛中,他执教的三名学生进入前50名,其中丁建康第一名,进建平中学;育新团体总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为此,县广播站播出了新闻《茅屋飞出金凤凰》。

        薛水杰,永红人。1971一1984年执教育新体育等。每天早上,带领学生去野外跑步2000米。在合庆辅导区的运动会上,育新连续多次跻身团体总分前三名。

王锡麟,祖籍苏北。教导主任。在育新二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曾在合庆辅导区上语文公开课,获得好评。

 

三、莘莘学子多人才

        育新小学以优质的师资、良好的校风、简朴的设施,对乡村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日后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给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略举数例:

(一)经济战线的排头兵

        王金祥,中共党员。1928年入育新初小。中国农业专家,出访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副县长。

         薛惠明,中共党员。1936年入育新初小。铁道部所属重点大学毕业,留学苏联。上海离心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丁惠平,又名根涛,中共党员。1939年入育新初小。注册会计师,县财政局长。获评县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区精英奖。

         薛振良,中共党员。1946年入育新初小。部重点大学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毕业,上海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薛振良

 

        丁正明,1947年入育新初小。有机化学工程师,发明结构泡沫塑料新工艺,获国家专利权。

        薛振明,中共党员,1948年入育新初小,上海交大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

        薛新祥,中共党员,1949年入育新初小,高级工程师,在石油钻井技术领域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丁蘭新,1953年入育新初小,上海机械学院本科毕业,精密化学机械高级工程师。

        庄国平,中共党员。1961年入育新完小。创办合庆标牌厂,任合庆商会副会长。任村主任五年不领工资。

        张杏元,中共党员,1962年入育新完小,任合庆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

(二)教育战线的搏浪者

        薛德明,1927年入育新初小,先后任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

        胡荣生,中共党员,1941年入育新初小,复旦大学教授,科学家、电光源实验室主任蔡祖泉的助手。

        黄海滨,1948年入育新初小,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龚路中学校长。

        薛根明,中共党员,1948年入育新初小,中学美术教师,书法家。

        薛正杰,中共党员,1948年入育新初小,三次获评市先进教练员。

        薛振安,1953年入育新初小,中学一级教师,获县园丁奖、郊区教师“双百佳”。

(三)军事战线指战员

        薛雄奎,中共党员,1928年入育新初小,1943年投奔新四军,指导员,烈士。

        秦瑞琦,中共党员。1941年入育新初小,参军时不满14周岁,入朝参战二立小功,晋升连级干部。离休。

        总之,育新代有才人出。限于篇幅,不再罗列,以后另文叙述。

 

四、旅台赤子思母校

        薛生梅,1921年生于东风村的贫农家庭。1929年入育新初小,学费为自己打工所得。13岁去上海当学徒。浦东沦陷后父亲被日本兵刺死。不久母亲病逝。薛生梅強忍悲愤,赴上海谋生,学制皮件。后自门户,生产和销售皮件。1949年春,携家小和学徒一行十余人,去台北创业。经过几十年奋力拼搏,企业由小到大,产品不仅摘取了台湾皮件行业的桂冠,而且远销30多个国家,誉满全球。

薛生梅伉俪五十年代摄于台北

        其子建良先生说:“家父受乡村育新小学教育,只读四年就深受中国伦理思想影响。”薛生梅敦亲敬老,尊师重教。他身在台湾,心中牵挂着故乡亲人,牵挂着母校。两岸通航之日,薛生梅伉俪第一时间返回东风村,探望乡亲和母校。当年薛生梅就读于育新小学,族兄薛法元老师不仅教书,而且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困难中伸出援手。得之一木,报以森林。当听说母校撤併、恩师仙逝时,他扼腕叹息。他专程去观看了育新小学旧址,只见校舍还在,人去室空,感慨万千。他屡次宴请包括恩师亲属在内的族人,并向老人赠送过年红包,每人每年500元。

薛生梅伉俪(中)和恩师薛法元的两个儿子(左)等合影

        薛生梅不忘幼年失学之苦,向东风六队七队大中学生馈赠奖学金,大学生500元,高中中专生300元,连送十年。薛生梅以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常务理事身份,1993年随团访问浦东等地,向奉、南、金、松、浦四县一区故乡子弟颁发奖学金(研究生1000元,大学生500元),受到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接见。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1987年,因政策变化生源萎缩,育新小学併入合庆中心校,校舍用作幼儿园或校办厂。如今,校舍已荡然无存,但是育新小学的业绩,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薇拉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