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12月21号 09点 阅读 5477 评论1 点赞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西湖在杭州市中心,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著称。
杭州西湖之苏堤春晓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杭州西湖之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西湖西侧,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杭州西湖之曲院风荷
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 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杭州西湖之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
杭州西湖之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在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杭州西湖之断桥残雪
断桥在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新中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供游人休息阅览。“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
杭州西湖之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白堤全长1千米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杭州西湖之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岸处的大型公园,是西湖十景之五。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
杭州西湖之柳浪闻莺
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杭州西湖之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在苏堤南段西侧,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西湖十景之一。1964年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杭州西湖之花港观鱼
红鱼池在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杭州西湖之雷峰夕照
雷峰塔五代(975)建,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 原拟建十三层,后因财力所限,只造了八面五层。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明代嘉靖,倭寇入侵,疑心塔内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心,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
杭州西湖之雷峰夕照
清时重建,康熙御题“雷峰夕照”。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五日终因塔砖盗挖过多而轰然倒坍。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夕照山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
杭州西湖之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西湖十景之八。天目山余脉中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南山、北山,形成环抱状的名胜景区,两山之巅即南高峰和北高峰。倚山高台的四方重檐亭,外悬乾隆御书“两峰插云”匾。
杭州西湖之双峰插云
南高峰、北高峰,是古时候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时的佛教名山,山顶都建有佛寺、佛塔。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时隐时显,自西湖舟中远观,景观独标一格。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若仙境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成名并跻身西湖十景之列。
杭州西湖之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西湖十景之九,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南屏山一带的山岭由石灰岩构成,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传到山壁上,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剧增大后形成了共振效应。同时,钟声还在西湖水面上传播,直达对岸宝石山,共振齐鸣,悠远清扬,经久不息。
杭州西湖之南屏晚钟
净慈寺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创建,原名“慧日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清康熙南巡时,以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改称“南屏晚钟”。现在的钟是日本佛教界1984年1月捐资重铸,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获新生。
杭州西湖之三潭印月
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
杭州西湖之三潭印月
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采用了三潭印月的风景。
杭州西湖与江西上高学友在一起
杭州西湖栖霞岭南麓的岳庙,多称为岳王庙,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始建,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
杭州岳庙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庙迭经历代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忠烈祠内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
杭州岳庙
隆兴元年(1163年)七月宋孝宗下诏,追复岳飞官爵,以礼改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岳飞一案完全平反昭雪。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夫妇、张俊、万俟卨四人。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杭州岳庙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岳庙
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1981年7月我大庙中学教师前往杭州岳庙赡仰并合照留影。前排左一是我。
杭州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在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造,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观赏钱江秋潮的最佳地点之一。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始建,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属楼阁式塔。后经历烧毁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大改宋塔形制。塔中的须弥座上有二百多处砖雕,砖雕的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
杭州六和塔
塔内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较著名的有南宋堂尚书的省碟碑与四十二家书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清乾隆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如将军。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