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涯皆有缘.....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天南地北 绿树葱笼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8月01号 17点 阅读 7011 评论6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天南地北      绿树葱笼

   金木水火土中,火命------母亲一直这样说我,也经常无奈于我伺弄花木近乎狂热的不务正业。

  儿时的故乡老宅位于村子的最西边,出巷口的土路上,几十棵数人合抱的参天巨柳巍然矗立,贯穿东西向的整个村子,村东西各有一口天然形成的大水坑,水边巨柳环绕,成为贫瘠乡村的一道风景。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时节,随手折下几枝柳条,左旋右拧,鹅黄嫩绿的树皮很快便与枝条脱离,裁成数节,小刀斜切,做成一支支柳笛,陶醉于“呕哑嘲哳难为听”或短促或悠长的笛音,乐此不疲,全然不顾满口的柳汁苦涩。盛夏,柳树成了蝉儿放歌的舞台,此起彼伏,蝉鸣不已,会一直持续到暮秋。一些蝉蛹刚拱出地面便在捕蝉者的强光手电下成了俘虏,没能等到阳光下生命中的第一次歌唱。儿时没读过法布尔的《蝉》,丝毫不理喻蝉蛰伏地下黑暗中四到八年的苦,把捕蝉视为一种游戏一种快乐。用马鬃做环或从家中偷来面粉,加水反复揉洗,面筋绑在细竹竿竹梢,屏气凝神对准蝉翼,猝不及防的蝉儿在被套住或粘住羽翼的刹那间,会愤怒而绝望地嘶鸣。夜晚,百无聊赖的大人们会在树下燃起麦草,烈焰升腾,梦中的蝉纷纷跌入火中,留下一声凄厉的绝唱。也许早晨它们刚刚完成从蝉蛹褪壳而出华丽的蜕变,只对着膜拜已久的太阳歌吟了数小时的时光。沉沉夜色中弥漫着一股烤熟知了的焦香,男女老少大快朵颐,烈火映着一张张因缺少荤腥而兴奋满足的面孔。寒风凛冽的朔冬,我和小伙伴们会在树下捡拾干枯的柳枝,比起玉米秸秆和棉花柴,干透的柳枝是烧火的极佳材料,炉火熊熊,噼啪作响,柳枝凤凰涅槃。故乡的柳树陪伴了我的无忧童年。

  当年故乡窄巷统共四户人家,北邻的李家家庭成分高,无子嗣,收养了一个儿子JYJY当过兵,见多识广,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算个有思想有文化的才子,但在当年噤若寒蝉的年代,他作为一名公开反“女皇”反“旗手”的激进主义者,命运便可想而知了,终于有一天,他以“XXFGM”罪被判刑,至今我还记得在正对巷口的巨柳下,卡车上军人押解被五花大绑胸前挂着大纸牌的他,一次次试图扬起头却一次次被摁下,目光中满是桀骜不驯。不久,他便妻离子散,娘家来人拉陪嫁,他地主婆一样阴郁的母亲破口大骂,捡起半截砖头,狠狠砸向大衣柜的穿衣镜,水银镜子应声破碎成一地碎片,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斑,巨柳目睹了当年一位有些另类的愤世嫉俗者的妻离子散。终归没有破镜重圆,JY出狱后四处流浪,最后成了一名道士,神经错乱,悒悒而终------如果能活到现在,他应该有七十多岁,女儿也差不多知天命的年龄了------愿柳树下的那幕时代悲剧不再重演。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七十年代如火如荼。当年村村种树,每个村的村口,都不乏参天大树的影子柳树、速生杨、白杨,比比皆是。树身泛着青光的白杨,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眼睛,对过往的乡亲行着注目礼,哨兵一样守护着袅袅炊烟中的村庄邻村的河滩地摘桑葚被驱赶状如惊弓之鸟,至今仍怀念那片如今恐怕早已渺无踪影充满诱惑的桑林。儿时提着灰桶,树身刷白灰水的情形也还记忆犹新。

                    农家宅院,除了国槐和椿树,也种植石榴、桃、李、杏等果木。故乡老宅一株经年老杏,树干中空,琥珀一样的杏胶密布树身,和煦春风中一片粉嫩绯红,幽香弥漫,蜂飞蝶舞,麦黄时节硕果累累一目金黄,至今我都没有在看到过能长成那么粗壮高大的杏树。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那株老杏被连根刨掉,从此芬芳不再。一株枣树也多年稀稀落落结不了几个枣,最终也被刨掉。我寻宝一样从麦田中挖回的的桃苗、杏苗,终究没能长大,连同为我买一株桃树的承诺,最终夭折父亲为一家人的生计疲于奔命的劳累中。西邻院落一株沧桑国槐,覆盖了老宅大半个西厢房,夏天布满青苔的屋顶时常会落下一阵洁白唯美的槐花雨;残垣断壁的院落中一株椿树一株榆树,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有碗口粗细。九岁之前尚未品尝过葡萄的滋味,小学一位女班长家种了一株葡萄,她摘下几枚葡萄嫩叶给我,吃在嘴里酸酸的,被本家一位表哥瞥见,戏谑我跟那位女同学怎么着怎么着。想想也真是可笑,一个乳臭未干对爱情懵懂的小学生,又能怎么样?!树,总会勾起我苦涩而温馨的童年回忆......       依稀还记得从老家随父母进县城,当年县政府所在的街道两旁植满粗大的梧桐树,一直延伸到县城东尽。春天一树繁花,云蒸霞蔚,我眼中丝毫不逊色于烂漫的樱花。每每看到泡桐,总会想起一位好人焦裕禄,眼前会浮现出他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治盐碱的不屈不挠。如果有机会到兰考,一定要到焦裕禄纪念馆一睹那株“焦桐”的风采。年年岁岁花相似,泡桐有情慰英灵------它是激情燃的烧岁月奋斗精神的一种象征,凝结着一位的普通县委书记的心血,彰显着一种“造福一方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焦桐”是活在百姓心中的树        洺河从县城北部蜿蜒而过,四十多年前的洺河两岸,杨柳依依,槐花飘香,绵延数十里。现在的所谓林场,面积严重缩水,林木稀稀落落,只是一个机构所在,早已徒有虚名了。每年的植树节,河岸人声鼎沸,机关事业单位也像当年那样彩旗飘飘“植树造林”,但不过是一场心不在焉的“植树秀”,树木的成活率极低。一位知情者一语道破:年年种年年死就对了!种一棵活一棵,成活率高了,每年哪来的绿化经费?!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依旧盛行,令人深恶痛绝!儿时的沙滩林地,只能在梦中回忆了......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那株被圈进小屋中的大树真是幸运,展示了平民骨子里对大树的份善良与挚爱。年幼时的树木情结伴随至今,生命中我难舍对树木的一份热爱与痴迷------曾经为儿时故乡村口参天的白杨巨柳而自豪骄傲,曾经为伴随多年的梧桐惨遭荼毒轰然倒地而对手持电锯的伐木工怒目而视,曾经为站台上遍体鳞伤残花一地的老海棠痛心不已,曾经为行道树被移来挪去的不济命运而郁闷叹息......亲近自然,与林为伴、择林而居一直都是我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当地新校址三十多棵伟岸白杨,担心它们被砍伐的命运,我拨打热线电话,得到的是一句不痛不痒的“知道了”,潜台词分明是“吃饱了撑的”的不耐烦与不屑。同学玩笑说对几棵树这么上心暗喻我有些神经质。神经质就神经质吧,祈祷那些白杨能被善待,能给它们生存下去的机会,能给莘莘学子留下一片树下读书的清凉,真正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丰富内涵。       五岳之中,只在三十多年前登过一次泰山。耳熟能详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一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的台词,儿时脑海中便形成了泰山松顶天立地的印象。千姿百态、挺拔苍劲的泰山松烘托了泰山的雄浑,更以其悠久深邃的文化积淀,成为泰山风景名胜中的独特亮点。泰山迎客松、五大夫松、六朝松久负盛名,泰山迎客松是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地理性标志,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五岳独尊,美哉泰山松!

   天涯海角,椰风海韵,难忘2002年的海南之行。       

       列车驶过武汉过长江大桥,近观远眺,青山如黛,绿油油的稻田中鹭鸟纷飞,江南景色尽收眼底。满目青翠,如同穿越大漠戈壁感受荒凉,绿色看久了竟然也有些视觉疲劳。湛江港轮渡上岸至海口港,港口几株高大挺拔的椰子树令眼前一亮。内地商厦酒店洗浴中心门口多以仿真椰树充装门面,彼时面对货真价实的椰树,一时竟有些怀疑它们的真伪,我就那么痴痴地对着椰树仰望,目光中尽是不舍,以至于落下同行人一大截。稍事休憩后大巴把我们带到海口的大东海边,一条椰林大道扑入视野,椰树高耸挺拔,宽阔的羽毛状阔叶向四周伸展,仿佛一柄巨大的绿伞,青椰、金椰簇簇垂悬,硕果累累,椰树迎风摇曳,婆娑多姿,几乎要看呆了------朱自清先生当年曾“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而我那一刻的心底也有了“是椰子树,是真正的椰子树啊!慨叹饱受舟车劳顿后眼前豁然出现的一派热带风情,令我这位在华北大平原上长大看惯了杨柳榆槐的北方人叹为观止,很长一段时间,那触手可及的串串青椰、金椰如同三亚亚龙湾大团大团流动的白云、湛蓝的海水、绵软的沙滩一样在眼前晃动挥之不去,我目光中极尽贪婪,或许那一次将成为我今生唯一的一次海南之行,所以想要一次把椰看个够。我们那次的海南旅游路线是西线,很遗憾没能一睹东线的东郊椰林风采------如果能走进椰林深处,亲近农家,体味一番黎民的风土人情,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在三亚距离“天涯海角”石刻不远处的海岸边常年海风狂吹、海水冲刷下的几株椰树树干倾斜,伸向大海,似乎想要亲吻大海和沙滩。走近椰树,轻抚树身,仿佛喁喁私语一位久违的朋友。海南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在兴隆植物园,巨无霸棕榈、见血封喉树、酒瓶椰子、槟郎林、色彩缤纷的叶子花令我眼界大开。碧海蓝天,椰林夕阳,流连忘返,悠哉游哉。

  魂牵梦绕井冈山,有幸两次踏上那片神圣的红土地。赏井冈翠竹,进茅坪八角楼,驻足大井毛泽东读书石,瞻仰茨坪烈士纪念馆,走红军挑粮小道,观水口瀑布,黄洋界远眺罗霄绵绵群山,心生敬仰,激情澎湃。井冈山茨坪中心革命博物馆广场前几十棵30米高的百年巨杉红豆杉直刺云霄,见证着血雨腥风的历史和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无限荣光,气势非凡令人肃然起敬;历经血雨腥风,岿然不倒,浩气长存。毛泽东旧居“白屋”后面两株上百年树龄的“战友树”,一株柞树,一株红豆杉,相拥而立,成为朱德和毛泽东深厚战友情谊的象征。颇具传奇色彩的“白军焚毁-49年滋生-76枯萎-80复活,又堪称“神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当年吉安境内这样的红色醒目标牌随处可见。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作为井冈山的市树,成为“井冈山精神”的象征,足见井冈山人对红豆杉的喜爱。

  心驰神往庐山恋,一次遭遇豪雨,一次浓雾弥漫,景色各异,韵味悠长。两棵柳杉,一棵银杏,黄龙潭见到徐霞客行记中提及被誉为庐山树木之王,也被誉称镇山之宝百年古树三宝树”。芦林湖畔密林蔽日拾阶寻迹三叠泉瀑布,翠竹苍松一路相伴。蟾蜍石古松疏影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一代伟人仙人洞尽抒豪情牯岭叠翠,美庐、庐山人民剧院的苍松翠柏,目睹了庐山会战中中国军民抵抗日寇的英勇无畏、庐山会议中为民请愿敢于直言彭德怀的光明磊落与铮铮铁骨,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纬度海拔影响,有别于其它的名山大川,庐山不分品种个个高大笔直昂首云天蓬勃向上,彰显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015年九月上为期六天的承·坝上之行,终圆了大半辈子从儿时起就梦寐以求的草原梦。镌刻在脑海中的,除了蓝天白云、远远近近丘陵缓坡上星罗棋布白色巨人般的电力风车,便是壮观的茫茫林海了。休养院斜对面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厂,总厂后面便是绵延无尽的人工林,属“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中学时在《地理》课本上得知“三北防护林”,三十年后终于身临其境,穿行万顷林海,倾听松涛阵阵、群鸟欢鸣,神清气爽的同时,更为几代林业工人的辛勤奉献而肃然起敬。这片由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构成的人工林,林木参天,遮天蔽日,松针如毯,我为之陶醉。巨杉、松树围成的林带守护着数片苗圃,地头插着的标牌记录着苗木的生长期:一年生的小苗寸许,三四年生的一尺有余,七八年生的则有一米多高,青灰色的针叶挺拔,涨势茁壮,生机勃勃。云杉苗下,一簇簇颜色微黄的小蘑菇丛丛簇簇,繁星点点,令人目不暇接,煞是喜人。林地幽深,气候温湿,据说有野猪出没,我们不敢贸然前行,只在林带边缘沿着小路进入一片片林地。如果说湿地似柔情似水的美女子,那么环抱她的林地便是她忠实的守护神、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年少起对林木的至深情感延续至今,在七星湖湿地公园,木质栈道上我有一种冲破铁丝蒺藜网阻拦,钻进林子深处与林木来一次亲密接触的冲动。中央栈桥尽头突然冒出一处“松毯天成”景点,满足了我的这个欲求,我喜不自禁,快步前行。林深树密,遮天蔽日,空气湿润,松香弥漫,我忍不住大口大口贪婪地深呼吸。轻抚树身,仰视树冠,感受它的伟岸雄壮。老松盘根错节,古朴沧桑。经年松针遗落,在地面形成厚厚的一层,踏上去绵软如毯,极感舒畅。阳光透过林隙,柔情亲吻着林地。背依大树,盘腿打坐,那片林地上留下了我的依恋。坝上草原,群山起伏,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大巴穿行在林海中,云杉、樟子松一掠而过,林带像一条绵延不绝的绿色长链,在车窗外闪烁跳跃。盘山公路弯多坡陡,曲折蜿蜒,疾驶的大巴倏地跃入丛林之癫,似漂浮在林海汪洋中的一条船。白云悠悠,碧空如洗;满目青山,绿意盎然;草地微黄,轻妆淡抹------天、山、草、林交融成一幅七彩锦缎,把游客引入神仙般的意境,令人如痴如醉。塞罕坝构筑了一道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一代代塞罕坝林业建设者功不可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新的塞罕坝精神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天生热爱林木的缘故吧,每到一处城市,我都会格外注意装点城市街景的行道树。在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海口的椰林大道;湛江站东行的那条街道早已叫不出名字,但旅社前生满密密麻麻气生根的榕树却牢牢扎根于我的脑海中;北京的国槐尽显历史的厚重沧桑,与现代大都市的繁华相得益彰;八月的桂林满城尽飘桂花香,冷露、月色、花香和漓江风光一起成为我对刘三姐故乡的恒久记忆;温湿海风滋润下的北戴河行道树油松遒劲古朴,晨曦夜色中尽显安逸宁静。海滨大道这些年种植了不少银杏树,很遗憾没有在深秋造访过北戴河,试想那无声飘落的一地金黄与惊涛拍岸卷起的千堆雪的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该是一幅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动静完美结合的优美画卷!记得中学时的有篇描写烟台葡萄长廊的散文(绞尽脑汁也记不得作者,请教过一位朋友、问过几位高中同学、网上查询亦无功而返。据说现在已连接成一条18公里长的烟蓬(烟台-蓬莱阁)观光大道,何等的气势宏伟!)把葡萄树作为一条街的行道树,不由令人佩服烟台人的奇妙构思与目光的独特!


  30年前县城不宽的街道旁蓊蓊郁郁的泡桐和挺拔的白杨曾是记忆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县城临街的地皮愈发变得金贵,大大小小的商铺鳞次栉比,很少能再看到高大的乔木行道树了。行道树的命运完全被一任又一任领导的好恶而左右,泡桐与白杨早已不见踪迹,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刚长成遮阳荫庇之势的法国梧桐就被头脑发热的领导一声令下砍伐个精光,垂柳亦不再婀娜轻歌曼舞,树种换来换去,最后换成了龙爪槐。栽种龙爪槐的树坑中甚至被小吃店的食客们填满了残羹剩饭,在醒目的巨幅广告和艳俗至极的霓虹灯饰面前,龙爪槐如同龚自珍《病梅馆记》的病梅,猥琐着、恹恹地没有一丝生气-------只能在园林安家的龙爪槐,能做得了顶天立地的行道树吗?!


  居家不远一条街道植满了名为“合欢” 当地人称作绒花树的行道树,每逢花期,一树的粉红云蒸霞蔚,馨香四溢,看到她们我总会想起刘晓庆、陈冲的电影《小花》,余音袅袅的自然还有李谷一那首脍炙人口的<<绒花>>插曲。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真正敬业的年代,那时正“青春吐芳华”的明星们尚保持着绒花般的自然与纯朴。我祈求我的合欢树不会遭遇梧桐、白杨的命运,我希翼在炎炎夏日能永久嗅着它怡人的芬芳……

   渴盼有一天,能放下疲惫的身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洪洞大槐树寻根。

    黄帝陵前拜谒轩辕柏。

    西双版纳雨林探幽。

   宝岛瞻仰阿里山神木。

   新疆胡杨林醉美金秋。

   大兴安岭林海穿行。

    ......

    树木情缘,今生难了。

    天南地北,绿树葱笼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咫尺天涯皆有缘.....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郑重声明:博客分类中,“原创”标注为“他山之石”的,均改制于GMLUO老师发给我的邮件,不是我的摄影作品,我也注明了原作者以示尊重;如果是自己写的,则标注为“涂鸦”。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