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叟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让我们荡起双桨——赏邮忆童年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5月31号 11点 阅读 7475 评论4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优美的歌声,伴随了多少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随着这歌声长大的,大多是同我差不多大小的、基本上可归入“共和国的同龄人”那一代的人。如今,大家已年届古稀,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却还可以在老旧邮票里寻见。

最能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生活风貌的邮票,大概是1959年发行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十周年》(志号纪64)。队徽、队旗、队号,红领巾、白衬衣,上学、植树、跳绳……这些标志性元素,都被收进邮票图案的方寸之中,勾起许多童年生活的回忆。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那时的课外活动虽不丰富,但是没有任何压力。有一次制作模型滑翔机的活动,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事情,我在自贡市解放路小学读书。一个星期天,老师叫我去青少年宫听模型滑翔机的“讲座”。讲课的老师把两张纸片放在嘴边轻轻一吹,就讲清楚了飞机“升力”的科学原理。接着演示如何用木片制作小小的模型滑翔机,关键是两片“机翼”要用木工锉刀和砂纸打磨出流线型,然后用快干胶粘合在“机身”上。小飞机用橡皮筋一弹,就飞上了天,真让我和听课的小朋友们都兴奋得很。课后还发了几套这种“航模”的材料,让回去发动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制作,两周后在人民公园的运动场举行比赛。好像还发了锉刀、砂纸之类简单工具,但是没有快干胶。不过老师教了办法——把旧相片底片放到“香蕉水”里泡化就行。

回去后我就叫上几个同学,在课余时间动手干起来。工序很简单,主要就是打磨“机翼”,进展很快,就差用快干胶把机翼粘合在机身上了。于是我找到学校的辅导老师要“香蕉水”,他给了我一个带有盖子小玻璃瓶,里面装了大半瓶透明的液体。旧底片需要自己去找了。这难不倒我,因为离我家不远的石塔上有一家“德寰照相馆”(据说是本市最大的照相馆)。我跑去向照相的师傅结结巴巴说了一通,师傅竟然给了我一个整卷废胶卷(后来知道这是所谓的135胶卷)。回家后赶紧用温水把胶卷泡胀了,刮去黑色的东西(后来知道那叫感光层),把剩下的透明胶片泡进老师给的那瓶“香蕉水”里。第二天一看,胶片没有泡化,把瓶子摇一摇,又放下。再过了一天,还是不化,再摇几下。小孩子心大,以为是泡的时间短了,也就懒得去管它了。

很快就到了举行比赛的那个星期天了。一大早小伙伴们就来到我家,要一起粘合小飞机。我拿出泡胶水的小瓶一看,咦?胶片怎么还没有泡化呢?大家急了。我“急中生智”,想起有做手工用的牛胶,于是赶紧在灶火上熬了牛胶,把机翼粘上机身。可是牛胶干得很慢呀!这时候出太阳了。一个小伙伴提议把小飞机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就会干的快些。于是小心翼翼把小飞机搬到太阳坝里,谁知太阳一晒,牛胶反而化了,小飞机的翅膀一只又一只的掉了下来!

眼看比赛时间快到了,公园运动场上隐约传来热闹的声音(因为我家就在公园的坡脚下)。小伙伴们横下心来,自己的小飞机不做了,看人家比赛去!大家急急忙忙跑到运动场,比赛已经进入高潮,天空中飞满了大大小小的模型飞机,那场面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天我向给我“香蕉水”的老师汇报了这个失败的故事,当时他说了什么我早已忘了,而我后来却一直在“反思”这个胶水失败的原因。起初我怀疑问题出在照相师傅给我的胶卷上(是不是那种胶卷和普通底片不同?),后来又认为是自己处理胶卷的方法不对头(把胶卷整个泡进去没有剪碎)。过了好多年以后,可能是化学知识丰富了,我才猛然“醒悟”——泡胶卷的那瓶透明液体,很可能不是“香蕉水”,而是酒精。

过去了这么多年,是酒精还是香蕉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受到一次难忘的科普训练。在那个“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响彻中国大地的年代,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很受重视的。1979年发行的《从小爱科学》特种邮票(志号T41),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邮票图案上生气勃勃的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型张里那个可爱的“大眼妹”,他们翱翔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寄托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振兴的希望。

(附带说一句,这枚“大眼妹”小型张,面值2元,由于题材特殊、发行量小,已经在邮市上炒到天价。)

除了“科普”活动之外,文体活动也比较经常。记得在解小读书的时候,学校就组织过“小小文工团”,搞了一次很热闹的迎新年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

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有组织”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小孩子们的需求,于是就有许许多多“自发”的游戏项目应运而生。近年发行的《儿童游戏》邮票,反映了这个特点。

不过,我觉得有些游戏离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有点“远”了。比如,修房子、丢沙包、跳拱,还有女孩子们喜爱的跳橡皮筋(遗憾邮票里没有表现)等。这些活动既不是可供展示的“才艺”,又不能“考级”、“加分”,恐怕以后会变成“非遗”项目了吧?

 

木讷叟柏森记于2020年六一前夕

(邮图来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1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1人点赞

本文作者

木讷叟

写亲历之事,书有感之文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